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5119|回复: 5

[原创] 马 家 荡 旧作一篇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0-8-12 17:39:5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
单国顺
古时候,长江、淮河波涛相连,大大小小的湖泊络绎贯串,数百里间征帆片片,烟水茫茫苍苍。 这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湖泊,叫射阳湖,自春秋到汴宋千余年间,一直是北南馈运的孔道。后来,这偌大的射阳湖再一次显示了它的沧桑巨变,最终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。 南宋开始,黄河夺淮,黄淮合流,大量的泥沙在湖中淤积。不过宋元时期射阳湖的范围仍有“方圆三百里”。后来,黄河全线南流,大量泥沙倾注到里下河平原。明嘉靖以后,射阳湖开始淤垫。湖身半成平陆,素有“方圆三百里”之称的射阳湖至清末已淤变成马家荡、九里荡等浅荡,部分变成狭长的带状河道湖泊。 这古射阳湖,范仲淹曾目睹过:“渺渺指平湖,烟波一望初。纵横皆钓者,何处得嘉鱼?”王士祯夜曾宿过:“谁堪此夜青天月,碧草浓烟宿射陂。”孔尚任也夜宿过:“船冲宿鹭当窗起,灯引秋蚊入帐飞。” 一湖烟波,一湖人文珠光。 马家荡,在江苏阜宁县的西南边陲,盐城、淮安、扬州三市在这里相交接。今天马家荡和它相邻相连的荡滩湿地,其实就是古射阳湖的残存。 马家荡,一部水浸的历史,在沧海桑田的变化和人们的生产实践中,呈现自己富有个性的状态。走过时间的隧道,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在诗中描绘的马家荡: 击楫出深树,挂帆趁落晖。 断云孤雁叫,浑水大鱼飞。 百里乡心逼,千村暝色微。 欲寻沽酒处,多半掩荆扉 (清·阎揆伯《晚过马家荡》) 关于马家荡的成因,马家荡人则有他们的说法。据说在明代,出生在马家荡的苏北名士马良,漫游途经镇江,恰逢金山寺的和尚化缘募捐,准备复修金山寺,盛大招待会上,在席的众多江南士绅把他们的吝啬清清楚楚地写在脸上。素有豪侠之气的马良,在上缘簿上赫然写下“马良独修金山寺,不用江南一锹土”的豪言壮语,其气概压倒了江南半边天。为了这项庞大的工程,马良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,家中财产罄尽,卖妻鬻子,最后沦为乞丐……但马良终于实现了他的诺言,金山寺以卓然突立的雄姿显示它的金碧辉煌。马家荡人深信家乡有那么一个富有骨气和豪气的马良,也深信是马良雇用了许多大船运走了家乡的泥土。如今,马家荡人在碧水环绕的荡中小洲上树立马良的塑像,并建有马良亭,以此纪念这位值得骄傲的马荡人。 马家荡向为盗匪啸聚之所。1933年夏,泗阳匪首张志高洗劫益林后,逃窜马家荡。官兵追剿,大军云集,攻破土圩,马家荡人民饱受兵匪之苦。抗战期间,“自从韩德勤派来张司令,马家荡不见太阳光。鱼不跳,藕不香……”(民歌《马家荡》)。1948年9月,盐城专区马家荡剿匪委员会成立,人民武装对潜伏在马家荡一带的国民党特务和散兵游勇、土匪进行了彻底围剿。 马家荡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很值得一提:1944年1月,国民党抗日将领马玉仁殉国后,其外甥计雨亭率余部千余人进驻马家荡。是年10月,接受黄克诚部队改编,成为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。 马家荡,水茫茫, 鱼虾螃蟹水里藏。 芦苇连片蒲草盛, 六月嫩藕甜又香。 …… 一首传唱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民歌《马家荡》,把马家荡水乡泽国的景象和物产作了形象的概括。昔日的马家荡,一眼望去,是铺天盖地的芦苇,芦苇掩饰着一个水下世界。每到收成季节,那芦苇纤细而金黄,当地的人们称它为金丝柴。这些曾经是马家荡人的衣食父母,马家荡人在撒网打鱼之外,主要是靠编织芦蒲织品了,那时堆山积岭的芦蒲编织品被装上大船运走,送往四面八方。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靠荡自然是吃荡了。 马家荡历来是渔业生产基地。民国时期,这里已有海洋、内河渔业捕涝渔民。长期以来,他们在陆地上无定居之所,终年飘泊于江河湖海,学龄儿童无法就读,许多渔民世代文盲。1964年,阜宁县政府在马家荡开辟渔民陆上家居试点,从此水上人家有了陆上居住村落。如今马家荡人的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,有的人家还住进了楼房。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,快乐地从事生产劳动,甜美的歌声从心头溢出。 马家荡水产丰富。打鱼,是马荡人的传统生产生活内容。渔家人在船上炼就出不凡的身手,什么鱼虾蟹鳖也逃不出他们的手心。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捕鱼工具和打鱼方法。撒网取鱼是最常见的方法。网有多种类型,其中有一种粘网,鱼一旦被粘上,就脱身不得。有些渔船设有响板,靠敲动响板惊鱼入网,赶鱼入簖。 设扳罾于河汊,这也是马家荡人猎鱼的地方特色。扳罾扳起来,鱼在扳罾中跃。 丫子是专捕黄鳝的渔具,渔人将其巧妙地隐在水草中,俗称“张丫子”,对黄鳝来个请君入瓮。 这里还有一些人家养有鱼鹰。鱼鹰捕鱼团队作战。渔人扁舟轻棹,像战场上的指挥官,调兵遣将;鱼鹰入水厉如鹰犬,成了捕鱼的猛士。 今昔对比,马家荡的地貌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。把荒滩水荡变成金滩银荡,马家荡人将所有的废沟、废塘、废地以及低洼农田都进行了整治,全部改成大小不一的养殖塘口。 一条20华里长的防洪圩堤把马家荡分为圩内圩外。圩内,田中有池,池外有田,稻蟹平分秋色,小桥流水人家。圩外,便是真正的水荡了,包括已开发的和尚存的原始荡貌。远远望去,蟹池列阵,碧水笼烟,莲荷映日,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一派莽莽苍苍的湿地景象,真是美不胜收。 马家荡有大片大片的荷田,这也是开发结出的硕果。大者有上百亩,小者也有十来亩。硕大的莲叶,田田相拥,绿中沁凉,清风吹过,如美人掩面,舞姿曼妙;那真是“接天莲叶无穷碧”的诗意境界。每到六七月,可爱的白莲花含笑开放,一朵朵美丽从重重叠叠的莲叶间升起,如琼瑶,如凝脂,清香袭人。 马家荡的水以清洌、优质见胜,清如碧玉,明得可直视水底。这里良好的自然生态,起到了净化水的作用。马家荡人喝着家乡的水,幸福地拥有健康和甜蜜。马家荡的水不仅养育了誉满大江南北的荡蟹,还养育了大量的鱼鳖虾蚌等水族,河蚌育珠十分可观。来到马家荡,你可吃到全鱼席,席上,各种各样的野生鱼类,不仅让你开胃口,也开眼界。 开发芦苇荡给马家荡人带来了经济利益。马家荡在享受实惠的同时,也怀念昔日遍地是芦苇的原始荡貌。那时满荡鱼虾;野鸭、天鹅、大雁,各种灵禽应有尽有。 马家荡的水面上百草丰茂,野菱、野生水藻、鸡头菱角、团叶菜,在河道水湾安然生长着。坐在船上,你可尽情地观赏水草在水底摆弄的千姿百态。鹅鸭连趟而过,戏水弄波,怡然自乐。 船是渔家人祖祖辈辈的水上庐和交通工具。这里的船只数不胜数,每家每户都有船,船打鱼、船运输,人们以船代步。傍晚,渔人返棹归来,港口挤满了船只,船头挨着船头。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,不遗余力地把残红馈赠给渔家。 马荡人喜爱水,在水中成长,水中出没,儿童时便学会弄水。夏季的河汊,儿童们在水里嬉戏,游泳,活跃如鱼。漂亮的渔家小姑娘在水中浣衣濯碟,梳洗着长长的秀发,碧水映下她们的倩影。 水上人家自有水上人家的特色,这种特色如同马家荡的水流一样纯净。2007年中央电视台“走遍中国”栏目组来到盐城拍摄《水上人家》,就是取材于马家荡,也是在马家荡取的景。 复修而成的淮东古寺建筑群,被绿水环绕,颇具规模。这里有苏北最大的佛像,前后殿皆有可观者。钟磬声传得很远。古寺已成马家荡一重要佛家胜地、旅游景点,吸引众多的善男信女和来此观光的游人。 马家荡人正在计划兴建一座庞大的水上乐园,集度假、休闲、娱乐于一体。佛教文化也被容纳其中。世外桃源的景观及其内涵将深深吸引倦怠于滚滚红尘中的人们。 哦,马家荡,一荡活水,一荡灵秀,一荡生机勃勃。
发表于 2010-8-13 22:56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  尽管未曾到过马家荡,但通过阅读此文,我仿佛看到了马家荡久远的历史,厚重的文化以及被它们托举起的灿烂人文景观。假如有机会,一定敬游马家荡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8-14 11:20:19 | 显示全部楼层
  非常欢迎斜阳老师来阜宁及马家荡作客,这里是典型的水乡。有全鱼席。这篇稿子是我为拍摄电视专题片而写的,算不得什么文章。
发表于 2010-8-14 15:01:35 | 显示全部楼层
  什么时候去看看,听说那里的螃蟹很好吃。好象和建湖的九龙口是一个荡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8-14 16:37:57 | 显示全部楼层
  广义的马家荡包括建湖的九龙口,狭义的马家荡仅指阜宁的荡区。这里荡与荡相连接,有“八八六十四荡,马荡是首荡”之说,当然,不一定有六十四荡。这一片湿地勾连三市四县(阜宁、建湖、宝应、淮安即今楚州)。人们来马荡观光,一般是指来阜宁的马家荡,至多是乘快艇再到九龙口走一遭。到马家荡看荷花正是时候;马荡的螃蟹很有名,但吃螃蟹要到重阳节前后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0-8-14 17:29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  为了表达我对各位老师和文友的感谢,我把前几年写的五言律诗《马荡采风》录下来,以博一哂: 才访芦边寺,又来养蟹村。 晴空浮鹜影,绿树辨堤痕。 秋水碧如玉,残荷叶似皴。 回看散绮处,云水载余曛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醉里挑灯文学网 ( 苏ICP备15038944号-1 )

GMT+8, 2025-7-18 01:52 , Processed in 0.010851 second(s), 11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