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4025|回复: 8

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5-15 17:13:1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 
  那天,大哥大嫂在厨间弄菜,我们在桌上有说有笑地吃着,蓦见身旁七岁的侄孙女双手托着下巴闷闷不乐地坐那,不动筷子。问她:你为何不吃?要等爷爷奶奶一起吃吗?小丫头头点的像小鸡啄食。于是,大家从赞叹大嫂的厨艺话题,转移到大嫂的家教话题上来。忽然,小丫头噘起小嘴说:“奶奶还打我……”话音未落,大滴眼泪簌簌而下。我忙安慰她:别哭,别哭,奶奶打你哪了?让我看看!她伸出小手指着头的右上角,我顺手扒开她头发想看个究竟,她惊呼疼疼疼,哭得更厉害了。原来,发间果有一颗黄豆大的红肿的包包。
  我们都怔住了,接着是“义愤填膺”。都责怪奶奶怎么能打孩子呢?还打孩子的头!这还了得?但奶奶为什么要打人呢?妹婿说,这还要问?奶奶本来在乡下天天打麻将的,现在到城里没麻将打只好打人了。一句幽默,真的将小丫头逗笑了。她说,奶奶打她是因她没考到“双百”分,在语文分上差了1分。考试时将我们的“们”写成开门的“门”字了。还有,把新买的橡皮擦给弄丢了,随后奶奶就用文具盒狠狠地敲她头……
  这时,大嫂端菜过来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。大嫂佯装生气,拿眼睨她孙女,说,乖乖,见到“戚家人”就“得胜”了,还告状!说此事这么长时间都没告诉过人(指嫂子娘家人)。我说,大嫂,你带孩子是很辛苦,但你不应该打孩子啊,好孩子肯定不是打出来的。再说,这孩子还不错的,你怎忍心下手的呢?大嫂却说,你不知道,这孩子自小就一肚子“坏水”,三四岁大就知把人身份证藏起来,不让人出去旅游。人打麻将她把麻将子偷走,还骂我们是一群不学好的“麻将婆”。人稍迟一会回来她就把门反锁,还有……大嫂一脑门地数落孙女。小丫头眼泪汪汪,也一肚子委屈。我对她说,奶奶打你是不对,但肯定为你!奶奶打麻将又不赌钱,就跟小孩玩游戏一样还能开发智力。谁知,小丫头白了我一眼,闷闷地哼了一声。
  清官难断家务事。于是,围绕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,大家展开了热烈的探讨。好孩子究竟是打出来的还是夸出来的呢?最后结论:好孩子肯定不是打出来的,但也不是盲目地夸出来的!
  过去,人们一度信奉“不打不成材”、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等误导,还标榜“打是疼,骂是爱”,对待孩子非打即骂。好像孩子天生就一无是处,就应该被打被骂。其实,这是极端错误的,更是违背教育原则的……从教36年的大哥如是说,家长打孩子,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,却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,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与心理偏差。突出表现为:说谎、懦弱、孤独、压抑、固执、粗暴、怪癖等,甚至走向犯罪道路。
父母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。为避免皮肉之苦,孩子自然是瞒得过就瞒,骗得过就骗,骗过一次,就可减少一次“灾难”。这样形成恶性循环,长期以往,孩子一见到家长,就像见“仇人”一样,害怕恐惧,不敢接近。因此,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,也不管父母的话对与错,他都得乖乖服从。在这种不良环境下成长的孩子,容易自卑懦弱,孤独无助,压抑怪癖,焦虑不安,喜怒无常。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,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,往往怀疑自己的能力,自感“低人一等”。从而,对什么都缺乏信心。其实,父母经常打孩子,实质上就是将孩子一步一步地推向“火坑”。
  但是,好孩子也不是盲目地夸出来的。有家长成天对自己孩子说:你太棒了、你太聪明了、你最好了……高级教师小妹认为,一味地夸奖,势必让孩子觉得自己所有的言行举止都是对的,而孩子身上不可能没有缺点,这就需要批评;一味地夸奖,会给孩子带来许多负面影响。孩子经常获得廉价的无原则性的夸奖,久而久之会对夸奖习以为常、无动于衷。垂手可得的夸奖,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成为一种精神负担,一种足以使之窒息的压力,或者是非不分,善恶不辨,盲目自满而停滞不前。所以,教育孩子,同样要实事求是,该表扬的要表扬,该批评的要批评。夸奖孩子要夸得具体而适度,孩子在夸奖中若成“表扬瘾君子”,精神奖励就成了精神鸦片。这样,反而更祸害了孩子。
  “是呀,所以,我有时沮丧呐。奶奶就是那种人,既擅长打骂我,又喜欢盲目地夸奖我。老说我是世上最棒的孩子,最聪明的孩子,最漂亮的孩子,结果,我还是没赶上人家,没考到双百分”。小丫头忽然插嘴道。全家人一齐大笑,夸她说得对,同时对她会用“沮丧”与“擅长”二词大为惊讶。大嫂却摇头苦笑:“唉,我真没办法了……既不能打又不能骂更不能夸,那我应该怎样才能管好她呢?”
  放心吧,奶奶,我知道你打我是为我好。我以后会听话的,但你也要像爷爷那样,他从不打骂我,连大声说话都没有……小丫头猛然扑到奶奶怀里撒起娇来。

——2015年5月8日
发表于 2015-5-16 14:54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小时候都被打过,现在回想起来还挺幸福。
发表于 2015-5-16 18:47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孩子的教育确实令我们父母头疼,不过,怎么教育,各人有各方法,各家有各绝技,呵呵,但愿孩子最后都成才。
发表于 2015-5-16 18:48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文中的小女孩思维敏捷,蛮厉害的,将来长大一定不得了。
发表于 2015-5-17 08:08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    读完您的文章,想多说两句。
      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是一种教育无能的表现,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垃圾。在棍棒之下,或许有些孩子“成才”了,但是在棍棒之下,在这“成才”的背后,又有多少快乐磨灭、又有多少个性被摧残、又有多少理想被打压、又有多少创造被扼杀。
   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是一种严重的暴力行为,它不仅侵犯了人权,同时还践踏了人性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5-19 14:59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斜阳 发表于 2015-5-17 08:08
读完您的文章,想多说两句。
      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是一种教育无能的表现,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 ...

斜阳老师说得对!即使“打“出了”才“也是”怪才“!
发表于 2015-5-31 17:38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对于不同的孩子,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,在中国这片土地上,棍棒教育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方式,还是有其存在的意义。这里面有两个问题,一是孩子的类型,二是棍棒的力度和频率。作为一名棍棒教育的受益者,对此我最深的感受是,在自己还没有接触社会并懂得很多道理之前,父亲用棍棒告诉了我,必须对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事物保持敬畏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6-6 19:06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言之有理……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5-6-6 20:57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棍棒教育是一种愚蠢的教育方式,如今教育孩子是件头疼的事,一个宝贝个大,长辈疼都疼不过来,年轻父母两头不讨好,其实是害了孩子,让孩子吃点苦头,受点教训并非坏事。世上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,许多孩子走上社会接受不了一点挫折,被现实的“棍棒”吓倒,就是缺少了“棍棒”教育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醉里挑灯文学网 ( 苏ICP备15038944号-1 )

GMT+8, 2025-7-12 14:44 , Processed in 0.013660 second(s), 12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