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实习偶记
之一
自隋唐以来,兴盛到近代的古运河,劈开高邮,贯穿扬州,进入长江,连接江南。那时扬州到兴化的公路,经江都、高邮、到兴化,高邮段公路傍靠古运河。一九八八年春天,我们扬州教育学院一行九人,在王老师的带领之下,去兴化县大垛中学实习,就乘车走在这条路上。这是一条沙石路,路面不宽,一边是古运河,一边是湖水,人坐车中,车好像在水中穿行。麻子脸样的路面坑坑洼洼,汽车上下颠簸,左右摇晃,人像坐在风浪中的小船中,让人害怕。这段路曾经有过惨祸,某年春运期间,天下大雪,汽车滑进大运河,车中人全部遇难,车中就有我们家乡的人,当时遇难者家属的悲伤,仍恍如昨日。行程中,我看着窗外,总是有点惊憟。
我们在兴化城作短暂休息,转车到古镇大垛。大垛镇据说是郑板桥故里,它下面有个自然村庄,叫做管阮村,是《水浒》作者施耐庵的出生地。。后来,我们几个好奇,曾经骑车到管阮村去访古,看到一块空地上有个大土堆,当地老人说那是施家的祖坟。我们看着无趣,也就走了。我没有考证,不知真假,反正名人的故乡没有几个是不算数的,现在有些城市为了争名人,在网上玩得如火如荼。
一条窄窄的小砂石路,从宁盐公路通向大垛镇,我们再扛着被子,走二里多路,踏过一块块水塘,来到朴实无华的大垛中学,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。
时隔不到二年,我们又回到了中学,不过角色换了,这次是实习老师。这所中学跟我原来的高中相似,一样的红墙黑瓦,一样的尘土飞扬,一样的低矮,一样的破旧,一样的灰尘垢面。说实话,当时的兴化,没有几所像样的高中,兴化中学是古老的故事,鲁迅中学臭味呛鼻,戴南中学沦陷在民居之中,他们没有扬州的那些高中的窗明几净、一层不染。一个是乡下蓬头垢面的丫头,一位是红衣素裙的城市小姐。
当时的大垛的校长姓葛吧,一位矮壮、白净、中山装的四十多岁的人,我们来到他的办公室,老人家不耐烦地丢下手头的事情,面无表情地接待我们。我们在门房的带领下,来到了一间仓库样的房子里,这就是我们的宿舍。宿舍的墙上还有泥灰,顶上能看见亮光,里面搁着几块铺板,我们皱着眉铺好床,门房也就出去了。晚上我们出去买生活用品的时候,葛校长满面红光,带着一帮人踱进了附近的饭店喝酒去了。
之二
一起实习的一共是八个同学,有历史班的三个,我、赵青、荣林。第一周我们先跟着老师们后面听课,我们每个人有一个指导老师,指导我们备课、上课,做班主任。我的指导老师是本科生,经常跟我们一起吃饭、聊天。他是个白净、帅气的年轻老师,工作不到三年,跟我们没有代沟。他当时做初二班主任,我学他的历史备课,学写几十年不变的,教学目标、教学重点、教学难点、教学准备,那些备课八股。学他做班主任的方法,我发现他的班级,学生活跃,民主风气特浓,可能他的班级管理观念在当时比较前卫吧。
第二周我们就开始试着上课,先在小组内试上,通过后再在班级上课,这个过程是一周。这途中,我和荣林跑到了兴化一趟,找文辉喝酒;回老家一次,这里离家只有二十多里,坐船可以到的。第三周试验上课,做班主任。我们三个先在初二轮流上,然后轮流在高二上,我们风格不同,指导老师给我们以及时的指导,我收益匪浅。
可是做班主任时出了点差错。初二班上有个姓沙的学生,个头不大,老带着一帮学生在班上欺负同学。他父亲是乡长之类的人物,只有他一个儿子,娇惯异常。老师告状告到校长那儿是石沉大海,班主任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我做实习班主任时,正好碰到他欺负一个女生,我当时年轻气盛,不知道他的来历,狠狠地训了他一顿。小东西骄横惯了,欺负我是实习生,直像我奔来,张开手向我嘴巴扇来。这还得了,翻天了,我一脚把他踹出老远,这个生哭哭啼啼跑回家告状。这下捅了马蜂窝,校长派人把我叫去,狗血喷头是免不了的,我站在那里装呆,王老师一个劲地向校长打招呼。我也知道,没什么大事,我又不是这位校长的直系属下,马上就要走人,其奈我何,再遇到这样的小痞料,我还揍。现在想来,这是体罚,学生能犯错,我不能,要说服教育,可惜当时没那个耐性。
毕竟跟学生们一起近一个月,最后还是要依依惜别的。学生们送我一些笔记本,写着一些幼稚的字,以作留念,回校后我送给了我的同学们。荣林的学生一起给他买了双皮鞋,他肯定老早穿坏了。赵青的情况我就记不清了。告别了热泪盈眶的学生,转道兴化,我们颤颤巍巍地经过古运河边的公路,在春花烂漫的三月末,回到了扬州。
烟花三月的扬州,柳枝婀娜,群芳吐艳,烟波淼淼,春光无限。我从乡下回学校,浑身的泥土味,跟秀美的扬州,有点格格不入。这时的扬州美女们已经裙幅飘飘了,还是一身冬天的装束,赶紧洗澡,理发,买件春装,融入这一片春色之中,进入正常的读书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