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8264|回复: 16

[原创] 我用胡琴与你“说话”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11-21 21:14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苏桃源 于 2015-11-21 21:39 编辑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我用胡琴与你“说话”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文/苏桃源

   
云深,水远,故乡之情,丝丝缕缕。
    近年来,每当华灯初放的夜晚,我会搬一只长凳,来到店前小河边幽静处,砌一盏香茶,手把胡琴,在琴声中寻找一丝慰藉。
    “星儿低垂,月儿高挂,远方的故乡你好吗?风儿无声,鸟儿归家,我用胡琴和你说话……”这首用胡琴说话的曲子,是首军旅歌曲,表达一名军人身在军营,遥思家乡的亲人。
    “我的胡琴有两根弦,
    一根深情,一根悠雅,
    一根系着火热的军营,
    一根栓着我那远方的家……”。
    我与这首真情实感曲子之间,心灵相通,可以说是我的最爱。我不是军人,我是一名远离故土数十年的花甲农民老汉,我一遍遍演奏着,感受其深沉,品位其韵味,故园的芬芳,故乡的情怀,全在游子这典雅优扬的琴声里。
    “我的胡琴拉的是丰收曲,
    家乡的田野总让我牵挂”。
    是啊!人在昆山这许多年,生意闲暇,定下心来,手把胡琴,行云流水,当拉到这两句的时候,眼前的田野,闹猛的丰收场面,无不一幕幕呈现。我是农民,人在他乡,个中滋味,感同身受。
    故乡,那是游子的根,是浪迹天涯,生命的归宿,无论身在何处,都会在梦中听见除夕的钟声,闻到家乡的年夜饭,飘出的思乡味,那就是内心纠结的乡愁。今年春节除夕夜,因脱不开身回故乡,只能与往年一样,我拉起刘天华先生那首回味无穷的《良宵.》,演奏着《我用胡琴与你说话》,思绪早就飞到生我养我的苏北故乡。年初二,终于找到一大堆理由,我身背胡琴回乡上路了。
    淡淡的乡愁是种至高无上的美丽,乡愁里记挂着我那年迈的母亲,乡愁里留住一道成长起来的兄弟姐妹,乡愁里散发着难以割舍的乡里乡亲。一踏上故园,虽然一切都变了,但看到的一切仍然是那样亲切,连土地都觉得是芬芳的,散着一份久违的气息。
    与故乡的琴友相见,简直就是是用胡琴在“说话”。我们几位,相见恨晚,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。故乡的淮剧曲调,我们演奏起来如泣如诉,抑扬顿挫,此时,我就在故地,在故乡的怀抱,与琴友一起,真真切切分享这道文艺大餐。
    淮剧,是我初次学习演奏胡琴的启蒙曲调。往事如歌,回首我与胡琴结缘已经三十余载辰光。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,刚刚高中毕业离开校园的我,回乡不久碰巧被大队文艺宣传队调用。当时的宣传队有十几个演员,都是清一色的回乡高初中知识青年,有几位演员甚至连一点文艺基础都没有,好在青年人血气方刚虚心好学,小剧团就这样像模像样开始了排练工作。排练中演员不缺,唯导演与配乐文场空缺,必须去邻大队借用。就这样,在排练中,从未接触过胡琴的我,有机会经常在现场欣赏琴师的精彩演奏。听琴不如拉琴,我感觉手痒痒的产生学习拉琴的想法,于是在琴师休息的空隙,我悄悄拿过胡琴学着他的样子慢慢拉了起来。琴师说;千日笛子百日箫,四弦二胡拉断腰,对于胡琴一窍不通的人,想学这门手艺谈何容易。我说;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,你不也是经过认真学习才出师的吗?经软磨硬泡,琴师最终妥协,还抄送给我几首如《东方红》,苏北淮剧中的“下河调”、“拉调”、“自由调”等简单曲调。
    回首往事,不尽感慨。
    宣传队散伙了,我沮丧地拿着胡琴回家了。
    田园的劳作是辛苦的,好在我有胡琴相伴。我经常请进来走出去以琴会友,胡琴演奏技艺不断长进,拉琴时总会吸引路人前来聆听,喜欢唱歌的难免会献上一曲,这样,在我家门前,时常琴声悠悠笑声不断其乐融融。
    时光如江水漂月,记忆如水墨逐渐清晰,胡琴的故事还在继续绵延尽情演绎。如今我已在第二故乡安居乐业二十余载,脚下的这方现代小城镇,村村有剧场,月月唱大戏,已打造成名闻遐迩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。每天夜幕降临,华灯初放,当你走进小镇,远处近处悠扬的戏曲之音时起彼伏,聆听熟悉的韵律,马上就进入到戏曲之乡浓浓的氛围之中。人在他乡,入乡随俗,我渐渐喜欢上了演奏江南地方戏剧曲调,如锡剧《双推磨》沪剧《金丝鸟》等部分唱段。如今,在四年前淀山湖镇组建的“稻花香”民乐队中,我还是一名骨干成员,因有专业胡琴老师指导,我的琴技不断进步,就连以往不敢想象的如《二泉映月》《赛马》等高难度曲子,我也能演奏自如,自我感觉有那么点韵味。
    胡琴,亦扬亦挫,深沉,婉转而不失激昂。拉一曲《二泉映月》能让午后似火的骄阳变得像如水的月光一样婉约,那一刻,身边全然没有了人声的噪杂,留下的只有安详静谧的月光,淙淙流淌的泉水,远处的故乡,故乡的小河,远方那熟悉的人事,一切的一切,那么地动人心弦,那么地宁静致远。
发表于 2015-11-21 21:36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苏老师此文写得好!浓浓的乡情,让人暖暖的;浅浅的乡愁,让人幽幽的;更有那婉转的乐曲,在耳边萦绕,歌以明志,曲表心声。
发表于 2015-11-21 21:36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会点古筝,有机会一定要与老师合奏一曲,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11-21 21:42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林慧妮 发表于 2015-11-21 21:36
苏老师此文写得好!浓浓的乡情,让人暖暖的;浅浅的乡愁,让人幽幽的;更有那婉转的乐曲,在耳边萦绕,歌以 ...

谢谢慧妮版主!醉里遇知音,难得!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11-21 21:43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林慧妮 发表于 2015-11-21 21:36
我会点古筝,有机会一定要与老师合奏一曲,

可以啊!回阜宁时有机会我们合奏几曲!
发表于 2015-11-22 23:05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   我非常喜欢老哥的文字,并想借老哥的文字的一角,谈点我对文字的看法。  
      按文豪老舍的话说,文字的精彩可分为”上品“和”下品“。“上品”文字呢就是把华丽和典雅穿插在一起,显得雍容高贵;“下品”文字呢就是把“质朴”和情感“结合到一起,显得端庄厚实。老舍先生把自己的文字归类为”下品“。
    其实”上品“文字是很多人学不了的,因为它不仅体现了文字的高贵,更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高贵。这样说吧,“荷塘月色”是现代散文经典中的“上品”,用词之华丽、美艳、娇娜,迷倒了不知多少红男绿女,多年来模仿其笔迹者不计其数,但是有谁超越它了呢?一个也没有。同样《安娜卡列尼娜》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”上品“,但是真正的读者又有多少哪?读懂的又有多少哪?寥寥无几。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”上品“文字只能是仰视,从中很难找到与我们精神的契合点。
     ”上品“文字与”下品“文字,虽有上下之分,但绝无高低贵贱之分。大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”下品“文字,因为它更贴近我们的生活。这样说吧:我们的老大妈们跳广场舞,大多是为了健康和娱乐,并且通俗易学,但是你非要让芭蕾或探戈融进广场舞中,说得好听点是难为老大妈们,说得难听点是不伦不类。
     老苏哥,我喜爱您的文字,因为您的文字真实、厚道,准确、不虚伪,只唯”下“,不唯“上”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11-23 11:44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斜阳 发表于 2015-11-22 23:05
我非常喜欢老哥的文字,并想借老哥的文字的一角,谈点我对文字的看法。  
      按文豪老舍的话说, ...

谢谢斜阳老师的精彩点评,我愿创作更多的下品文字!
发表于 2015-11-23 11:59:4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以琴抒情,真好!
发表于 2015-11-23 12:00:0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以琴抒情,真好!
发表于 2015-11-23 13:21:1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故乡,永恒的主题。我也非常喜欢这首歌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醉里挑灯文学网 ( 苏ICP备15038944号-1 )

GMT+8, 2024-5-17 04:08 , Processed in 0.038053 second(s), 10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